中国制造2025与跨境电商的关系初探

时间:2022年04月22日 02:59

熟悉跨境电商的朋友们都知道,跨境电商讲求的是直面消费者的电商模式。正如笔者一直的观念,随着这种方式的不断深入,品牌的溢价将会越来越早提上日程。也只有通过中国品牌下的高品质和配套的贴心服务,才能支撑跨境电商,尤其是欧美市场,对中国品牌的持续信赖。


在做跨境电商的企业和个人,对于产品的品牌把控越早,越能在接下来的赛道里抢占优势。


目前的从业者里,绝大部分是贸易型玩家。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工厂和制造能力。通过国内的平台渠道进行采购。大部分跨境电商公司都会配备多名采购人员,从产品价格、品质、工厂实力等多个维度对产品进行采购。当然,在这之前,是选品部门先出具一份选品报告。采购人员通过B2B平台和线下渠道拜访实地考察、展会各种形式进行采购。国内的供应链分布大致是,江浙等地负责日用品、小商品供货,珠三角地区负责小家电、3C数码产品供货,也就是说大致可以说,国内的两大生产制造地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。大量的跨境贸易企业和个人,从这两个地方进货,然后销往全世界。


很多人会奇怪,工厂有能力生成,为什么不自产自销呢?这个其实很好解释。产销合一的工厂不在少数,而未来也是提倡这种方式,以此来降低中间成本,提高产品竞争力,因为跨境电商之所以成立,就是为了省去中间环节,从而利好消费者,让产品更好卖。而当前大量的贸易商的存在,其实是社会分工的很好的提现。因为跨境电商从产品源头到用户手中,中间的流程很多,能把全部流程做到80分以上的企业少之又少。尤其是在对市场需求的把控和预期上,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数据分析,反复测品,从而判定什么样的产品能大卖。而大部分工厂不具备这样的反向能力,因为跨境电商的商品中,以小家电、小数码3C为主,这种类型的产品,要求的反应速度工厂一般都吃不消。一般来说,工厂和贸易商属于互补关系,工厂要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去解决贸易商对某一款产品的订货量,这种关系,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长期内都会一直存在。在科技未到达顶峰之前,跨境电商的社会分工目前来说已经是做到了极致。未来将会是跨境贸易商、工厂直销、个人SOHO、供应链渠道分销、传统外贸线下实体这4种长期并存的状态。


上面说了这么多,其实也就是想表述一个观念,生产制造能力就是跨境电商的原始血液,如果没有精良的制造水平,后续的所有流程都是徒劳。


国家在早几年前提出中国制造2025,一方面是顺应国家向上发展的潮流,另一方面,也是长期以来反复提出的淘汰过剩产能、低级产能,提升经济发展品质的根本需求。过去,我们产品在世界各地流动,但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,真正到中国人手里的利润很少很少。过去我们人口红利大,人力成本低。而现在这一事实正在不断改变,人力成本逐年上升、人口红利基本已消失,大量的工厂转移到越南、印度等劳动力低成本地区,中国的发展,已经到了量变突破到质变的转折点上。以往的以量取胜将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,形势逼迫中国需要用品质取胜。而中国制造2025也同样代表着中国智造和中国品牌。


无论我们现在看到跨境电商是以平台、直播、独立站、渠道分销、线下实体等等哪种方式出现,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产品力上的空中楼阁。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信誉基石和实际产品品质的保证,中国的跨境电商在世界上的竞争将不可持续。而国家力推的品牌DTC模式,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品牌里面,能够具备实力成为世界名牌能力的一部分企业应该着重考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