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立站 “ 去中心化 ” 模式崛起,席卷跨境企业转型浪潮

时间:2022年03月08日 11:25

01

独立站趋势:

今年以来,受疫情全球蔓延、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,逆全球化趋势明显,外贸行业面临巨大挑战。大量企业面临订单下降、物流通道不畅、资金紧张、供应链阻断等压力。

而从需求端来看:去中心化的社交电商不仅在中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,也正成为席卷全球的一股新浪潮。在Instagram、Youtube、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,活跃着大量的网红带货达人。

从全球市场来看:电商零售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背后不仅有“中心化”的淘宝、亚马逊等公司,去中心化的社交电商平台也贡献出新兴力量。而独立站、社交电商等“去中心化”模式,也催生了uhaveshop这类SAAS模式建站平台的崛起。

有人说独立站成本高转化低,不适合中小卖家;但也有人说独立站在海外市场助力第三方平台引流、展示品牌意义非凡。

那么,跨境卖家究竟有没有必要打造海外独立站?

国内很多电商企业,如三只松鼠、韩都衣舍等,都是通过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而发展起来的,通过独立站成长起来的国内电商企业却成了少数。

一方面,要归因于国内消费者的购物习惯:大都是通过平台来浏览商品,直接在平台上与商家沟通、下单。

另一方面,国内的电商巨头企业较为强势,几近于垄断市场的流量和销量,所以国内独立站的确难以发展起来。

但区别于国内,欧美市场上第三方平台和独立站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存在。

第三方电商平台,拥有大量的免费流量,同时消费者浏览时购物的目的性强,所以客流量大、流量成本低、转化率高就是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绝对优势。

那为何,欧美不少品牌在运营第三方平台的同时,还要坚持做自己的独立站呢?答案很简单,也要归因于欧美消费者的购物习惯。

欧美消费者在网购时,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,同时对于生产产品的企业资质也是非常在意。

在亚马逊、eBay等电商平台购物时,下单前首先要查看下产品的相关评论,然后就是习惯性的在搜索引擎上查找品牌名,看其独立站上的产品展示状态如何,或者品牌在其本土是否有相关的报道,由此来判断一个品牌的资质。

为何在今年独立站相比于平台电商会迎来更好的增长?主要原因在于三点:

(1)疫情期间,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得以培养,线下购物消费人群大量转向线上。

(2)中国供应链恢复比其他国家更快,而由于线上需求增大,导致供应端卖家竞争减少。

(3)一些新营销渠道(如TikTok)的崛起,也给独立站市场带来了一些新流量。

另外据数据统计,无论是独立站的网上流水还是店铺数量,都在今年得到了20%-30%增长,相反,平台类电商的增长则没有这么明显。

02

独立站模式:

早在10多年前,跨境电商独立站模式与第三方平台模式是同步发展的。在这10年间,独立站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,具体可粗略分为如下几类:

(1)普货铺货模式

这一模式出现时间较早,早于亚马逊等海外第三方平台对中国卖家的广泛开放。代表lightingthebox,Dx.com等。早期,这些抓住了国内外的产品信息差和价差,通过海量SKU的刊登,在第三方平台大规模爆发之前抓到了不少红利,但如今这种模式可复制性和竞争壁垒都偏低,现在并不建议尝试。

(2)行业垂直独立站

简而言之,就是垂直类目的铺货模式,通过优势的供应链资源,提供同一行业下海量的垂直品类产品;或是通过比较好的流量获取以及站内运营的管理,提升重复购买和交叉销售。

(3)货到付款/COD